【嶄新的街賣】台灣的「街賣者」生態

- 前言

相信身在台灣的我們,對於在街頭上銷售口香糖、玉蘭花、日用品、彩券的街賣者必定不陌生。但是在台灣,對於「街賣」一直都沒有系統性的研究,這樣從最古早社會裡的商業通路,到現在在某些特定商品的街賣上,幾乎是專屬於弱勢就業者的工作。

觀察到這樣的現象,我們開始懷疑,弱勢街賣者的存在,是否代表著這份工作存在著某些特性,使之成為一份比主流職業更為友善的工作?

我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,是「嶄新的街賣」不可或缺的必要元素。因此人生百味與專家合作,整理歸納三個問題,以雙北的街賣者為目標者為目標族群,進行了這次研究。

- 台灣的街賣生態

▍獨立型街賣者
街賣者分成個體型與組織型兩種,獨立街賣自行批貨、通勤、銷售,較為單純、自由:

(1) 規模
目前尚無數據,以雙北而言,推估人數至少超過 200 人。

(2) 售價與利潤
a.玉蘭花訂價在 20-30 元,成本 1-2 成(未計入人工),多需在深夜批發,保存期為 1-2 天。
b.刮刮樂訂價在 100-200 元,成本 9 成(無人工),保存期長。
c.日用品訂價為 100 元,成本 2-5 成(視批貨管道而定),保存期長。

(3) 困境
過去以身障者為主的街賣,近年逐漸有街友、新移民 (中國籍) 的加入,尤其在人潮多的車站、捷運站等處,開始有市場分食的現象。同時在這些「熱門處」又比較容易發生取締,造成街賣者生存更為困難。

▍組織型街賣者
後者由組織統一批貨、載送,部份提供吃、住與交通 (司機載送或人工推輪椅) ,對銷售時間有要求,成員流動性大,

(1) 規模
雙北目前有 6、7 個集團,規模較大者有 10-20 名街賣者。集團老闆之間並沒有極端對立,老闆彼此互相認識,缺貨時還會互相調貨。

(2) 售價與利潤
以日用品為主, 100 元的產品,成本約在 20-40 元之間,組織會取得 10-30 元,街賣者取得 50 元。
若有人推送輪椅,則需再分 20-30 元給推送的人。

(3) 困境
因社會污名化與取締問題,之前曾陳情要求政府規劃街賣區,但沒有產生社會迴響與支持。所訪談的集團主表示想要轉型成公益團體。而其中的關鍵是財務透明,但是轉型需要其他的知識(例如會計師的參與),因不熟悉這些過程所以擱置。

▍彼此間的互動
街賣者之間的互動有兩極化的狀況,對於鄰近的競爭者懷有敵意,但又會建構出他們自己的潛規則以保持和諧,例如不可在另一人交易未完成之前接近推銷。對於沒有鄰近競爭關係的街賣者,則很容易相互融入,會分享銷售經驗甚至個人家庭故事。

-小結

在人生百味想串連街賣者,成為街頭通路品牌的過程中,我們發現街賣真的是一份高貴的工作,每位街賣者都是面對生命的挫折後重新站起的勇士,但卻長期蒙受誤解且未受尊重,甚至連自己對不敢向家人與朋友提起自己的工作,我們希望透過資我們的街賣計畫,讓更多人了解,街賣就是一份工作,它有自己的光,需多的只是被看見。

感謝台大社會心理學博士 余思賢先生所進行專業田野訪查與分析資料,並提出完整的分析報告。
photo by Denny Chen
【嶄新的街賣】台灣的「街賣者」生態 【嶄新的街賣】台灣的「街賣者」生態 Reviewed by Unknown on 凌晨12:26 Rating: 5

Abou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