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石頭湯計畫】「我們」的「同」與「不同」 - 反思階級流動與社會正義

石頭湯計畫走到今天,是第 15 場了。總是鬼點子一堆、不安於室的人生百味,又驚又怕地帶著志工,分頭找街友大哥大姐一起席地而坐用晚餐。

以往,我們帶著一盒盒裝好的便當,蹲下來問著伯伯、阿姨:「吃飽了嗎?這是我們下午剛做好的便當,想跟你分享。」有時遇到健談的伯伯或阿姨,就會跟志工們一起聊聊白天去哪工作、晚上會去哪洗澡、之前在哪裡做過什麼事。

不過,今晚,連我們都沒有這樣的經驗:除了帶著要分享出去的便當之外,也帶著自己的便當,準備隨機找位街友,一起席地而坐、用餐、聊天。

詳細過程與交談內容就不說了(體驗這檔事總是要親自來才能通曉。)雖然,在一開始,我也不甚能把握,究竟能不能找到願意與志工們共餐的叔叔或阿姨,但是,一旦找到了,就一個活動主辦團隊來說,更能體現石頭湯計畫​的宗旨。


那就是,在接近的過程中,發現「我們」之間的「同」與「不同」。在街友群體當中,約有 70% 以上在白天有工作,與「我們」一樣,努力為著生活打拼。然而,究竟是什麼原因,讓「他們」無法在辛勤工作之後,得有一間可以安居的住房?為什麼得一天挨著餓,甚至在饑餓中入眠?為什麼連號稱公共空間的車站,連個歇息的角落都不願「施捨」?

這事關階級、這事關正義。階級並不可怕,最令人擔憂的是階級之間的「流動」不再可能。曾有人說,三分天注定、七分靠打拼,臺灣是個願意努力就可以晉升中產或更高社經地位的美麗島。然而,越來越多客觀的數據統計、越來越多有血有淚的真實案例,卻一再為如此美好的口號,打上一個又一個問號。

實際的草根行動,只是星星之火,點燃起每位志工看見社會真實面貌的燭光。人生百味​衷心期待,這樣的火苗在未來某個時間點,能化為足以燎原之火,奪回屬於「我們」的社會。

歷史學家杭廷頓曾說:歷史並非直線前進,但當有智慧與決心的領導人出現時,歷史的確會前進。在這講求去中心、由下而上的草根力量的時代,儘管 leader 只有一個人,但擁有 leadership 的人卻可以有很多很多。我相信,每位志工,都會是在各自崗位上推動歷史前進的力量,帶領更多人想像世界的另一種可能。


Together we dare the future, from this taken route. 
【石頭湯計畫】「我們」的「同」與「不同」 - 反思階級流動與社會正義 【石頭湯計畫】「我們」的「同」與「不同」 - 反思階級流動與社會正義 Reviewed by Unknown on 凌晨1:19 Rating: 5

About